陈金凿
陈金凿先生1934年诞生于莆田华亭
园头村,是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人。由于
生活所迫,父亲陈金加于1928年离开了
家乡的妻子卢爱宝和年仅三岁的女儿陈
秀歌,只身南来谋生。起初陈金加在加
影替人打工,后来到万宜(Bangi)舅舅
开的脚车店当学徒,1932年,陈金加家
乡的母亲不幸病逝,于是从马来亚返乡
奔丧。在家乡逗留了两年后再度回马,
当时妻子已身怀六甲,腹中孩子即是陈
金凿。
同乡同业共患难
两年后,陈金加进入和合巴士有
限公司服务,当一名售票员。凭借多年
的储蓄,他与当地兴化人(多数也是来
自园头村的同乡)一起投资和合巴士。
后来,他成功考获驾照,担任巴士驾驶
员,负责芙蓉—吉隆坡线路。1947年园
头村仍由国民党统治时,他安排已年届
13岁的陈金凿到马来亚来。当时陈金凿
与黄国民、陈春德搭乘同一艘船,从厦
门出发,花了20多天抵达新加坡外岛,
遭隔离一周左右,还为他们注射预防
针。
陈金凿在新加坡上岸仅待了一晚
就转道往加影出发,前后历时一个多月
才抵步马来亚,这时是他生平第一次见
到自己的亲父。他曾寄宿于舅公(即上
文所提陈金加舅舅)家,也曾在蕉赖经
营脚车店的堂叔家留宿,并在当地一小
学继续学业。适逢1948年马来亚进入
紧急状态实施宵禁,由于加影巴士总站
和蕉赖有一段距离,当时已担任巴士驾
驶员的陈金加无法与儿子相聚,放工后
便寄宿在陈春德父亲位于加影免打粦街
(Jalan Mendaling)的脚车店。1949
年,陈金凿就读的学校遭大火烧毁,他
只好再度转移,从蕉赖到安邦一位表兄
的脚车店当学徒。
通过陈金凿父子在安邦、蕉赖、加
影、万宜多地的移动,可见园头村同乡
在乌鲁冷岳一带强烈的向心力。大家来
自同一家乡,在异乡定居于同一地区,
并从事相似行业,共度生活患难,为日
后乌鲁冷岳兴安会馆的设立奠定了基
础。
典型兴化人行业
1951年,陈金凿17岁时父亲心脏
病去世,这一年只是他和父亲重聚的第
五年。父亲不幸去世,他在18岁时继承
父业,到和合巴士上班,同时也把母亲
接来马来亚团聚。由于陈金凿继承父亲
在和合巴士的股份时仍未成年,因此和
当时许多初入行的人一样,先担任售票
员,直到他年满21岁考获巴士驾驶执
照,一做就做了16年之久。当时要考取
一张巴士驾驶执照并非易事,驾驶巴士
俨然是一门专业,受重视程度堪比今天
大家对待飞机师般。1
因此,巴士司机的
薪金非常优渥。
后来居住于适耕庄、经营“合兴”
摩多店的堂哥,认为陈金凿可以有更好
的发展,特别是士毛月一带仍没有多
少人开拓摩多市场,于是游说他在士毛
月经营摩多买卖,并介绍他获得了本田
(Honda)和雅马哈(Yamaha)摩多的
代理权。陈金凿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想长
陈金凿于1954年与
太太黄秀英结婚
1
蔡琦淮:《寻找消失的记忆(完结篇):英殖民期受尊重,巴士司机如机师》,《东方日报》,
2016年2月19日。
2005年11月新民华小
毕业典礼致辞
1985年,坐中为陈
金凿母亲卢爱宝
期替人打工,于是在1964年创设了“源
发”摩多店,到了1972年已经能够自立
门户买下店面。1979年他还与同行合
作,除了投资种植,也在国内外投资房
地产,乡贤陈金稳即是他的合作伙伴之
一。
踏踏实实支持教育
1972年陈金凿为家庭经济打下稳固
基础,同年成为新民华小董事,四年后
被推举为董事部财政。1990年起,他担
任新民华小董事长,直到2007年共18年
时光。现为新民华小董事顾问,至今为
学校服务了47年。
陈金凿所经营的摩多店就位于新
民华小B校门对面,校舍原来只是一排
亚答屋,十分简陋,教学设备严缺。陈
金凿担任董事长期间发动了三次筹款活
动用以建校。第一次是在刚接任董事长
的时候,举办了南洋商报主催的十大义
演,也是新民华小第一次公开的筹款活
动,用以扩建教室;1994第二次筹募学
校发展基金,建设新校舍,也为学子首
度设立一间电脑室;第三次则是在2005
年,旨在落实第三期扩建校舍计划,兴
建一座四楼新校舍。三次筹款三座校
舍,陈金凿是新民华小发展阶段最主要
推手。
在园头村国民小学(现名园头小
学)仅完成五年级学业,回忆自己小时候
连小学课程都未及念完,就需要离乡背井
到马来亚生活,陈金凿深觉遗憾。但他是
乐天知命之人,有一回出席毕业典礼,学
校邀请他上台颁发毕业证书,他还淘气地
向校长征求他迟来的毕业证书。
正因如此他更热心于维护华教,并
深信只有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的途径,
成就国家栋梁。多年来在士毛月累积的
好口碑,加之事事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提供模范,不仅帮助他很好地与华小三
机构共事,当地人也非常乐意响应他。
乌鲁冷岳兴安会馆发起人
加影与吉隆坡毗邻,按此附近既有
雪隆兴安会馆的存在,实无设立另一会
馆的必要。由于乌鲁冷岳是园头村兴化
人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地方经济的开拓
者,加之前述同乡同业的特征,倡议人
龚承烈希望能够凝聚这股力量。1985年
乌鲁冷岳兴安会馆正式成立时,陈金凿
亦是发起人之一,因此他也顺理在许多
时候充当会务发展的领头人,任职多年
的会馆财政。他也曾担任雪隆兴安会馆
理事。
除了兴安会馆活动以外,他在
1978年加入乌鲁冷岳福建公会担任理
事,1995年至2001年任副会长,也曾担
任士毛月华人义山主席。
癌症幸存者
正当同乡们欣喜于乌鲁兴安会馆成
立之际,陈金凿被诊断罹患慢性血癌。
此病理论上来说无法根治,只能依靠长
期检查和服药控制,并注意保养增强身
2018年新民华小
百周年纪念,大
楼以陈金凿命名
2006年12月回乡
体抵抗力,实则无异于在鬼门
关前徘徊。尽管如此,陈金凿
始终放宽心胸乐观处之,不仅
一切如旧,还在1988年接任新
民华小董事长职务,开始他为
教育奔走的日子,度过无风无
雨的16年,期间为新民华小建
设了两栋校舍。
2001年,年届67岁的陈
金凿身体出现异常,经医生检
验证实血癌已转为恶性。当时
医生为他进行最强的化疗药物
剂量,可想而知这疗程对身体
的极大伤害,每天都在濒死边
缘踱步。陈金凿终究得到眷
顾,经过一个月苦战,奇迹般
转危为安。然而与身体搏斗的
历程尚未完结,每一天仍需服
用各种西药、中药,甚至开始
锻炼气功,才又逐渐恢复健
康。2008年,在新民华小第三
栋校舍建竣开幕后,陈金凿终
辞去董事长职务,功成身退。
不管是意志帮助他战胜病
魔,还是患病过程磨炼意志,
也或许是他比一般人更早思考
死亡这回事而笃定求生意志,
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坚强意念
使他在这场应对身心的战役中
获胜,使他始终豁达如一。
大马兴安文化现况
陈金凿于1954年与太太黄秀英结婚,与她育
有二子三女。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马来西亚兴化
人,在陈金凿与母亲耳濡目染下,妻子和孩子仍
会讲兴化话,但到了孙辈就不会了。家里也常会
准备兴化人食物,如炝粉、兴化面线、米粉等。
陈金凿与家人摄于2013年八秩大寿
目前陈金凿士毛月家里保持祭祖、祭拜观
音。目前在士毛月居住的兴化人很少,大
概不多于十户人家,周边生活环境也很少
有兴安文化的痕迹,更不用说有妈祖或三
一教主的庙宇。因此,若要祭拜妈祖或三
一教主则需要到吉隆坡去。
陈金凿与家人摄于2013年八秩大寿
在许多同乡的号召下,家乡园头村
这数十年来的基设发展,包括学校、供
电、道路、桥梁,少不了陈金凿的支持
和贡献。从园头村南来,再度回去时已
是1978年了。如今尚有亲戚在老家居
住,因此陈金凿每年都会回乡省亲,也
偕同子子孙孙一道回去。
(黄凯文撰)
参考资料
1. 蔡琦淮:《寻找消失的记忆(完结篇):英殖民期受尊重,巴士司机如机师》,《东方日报》,
2016年2月19日。
2. 陈春德编:《乌鲁冷岳兴安会馆双庆纪念特刊》,士毛月:乌鲁冷岳兴安会馆,2006年。
3. 陈秋蓓编:《雪兰莪士毛月新民国民型华文小学百年校庆特刊》,士毛月:新民华小,2018年。